走近《榜样》(十二)|大国工匠胡双钱
胡双钱,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榜样》专题节目中的典型。
2017年《榜样2》专题节目
在《榜样》节目录制现场,共产党员网记者见到一位被称为“大国工匠”的人,他身材有些偏瘦,性情沉稳,干练的寸头泛着白发,他就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现任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人称为航空“手艺人”。胡双钱至今工作了37年,生产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因为从无差错,他连续13年获得厂里“质量信得过岗位”,享受到产品免检的待遇。在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生产一线,很少有人能比他更有发言权。
在胡双钱工作的车间,目前还生产着波音和空客的零件,但胡双钱始终觉得,生产外国人的飞机零件,就像是个机器人,只有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技术的创新,这种感情和造外国人的飞机是完全不一样的。
2006年,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终于立项,大飞机的制造让胡双钱忙了起来,不仅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有一次,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胡双钱回忆:“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老胡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这36个孔,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之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完成首飞。“很自豪,我当时眼眶也湿润了。”胡双钱回忆说。在《榜样》节目录制现场,当谈及“工匠精神”,胡双钱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良心,飞机关乎乘客生命,飞机零部件制造绝不能出差错,99.99%和100%是天壤之别,是生与死的差别。这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现在,胡双钱的工作车间成立了“胡双钱大国工匠工作室”,用以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在培养青年人的方式上,他有自己的风格。他说自己绝不会直接告诉年轻人如何操作,而是让他们去反复思考和琢磨,在关键的时候,才会去点拨。胡双钱一周有六天要泡在车间里,有时候加班加到第二天早上,看到同事都来上班了,他倒觉得比别人多活了一天,觉得很开心,根本不觉得苦。已近退休年龄的他,似乎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儿,他说,别说是再干10年,哪怕再干20年,自己也很乐意,希望天上飞的飞机,都写着“中国制造”。(共产党员网记者 白世康)
延伸阅读
面对高薪诱惑不为所动 住70平米房很知足
1980年,19岁的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当工厂陷入低谷期时,原本聚集了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上海飞机制造厂突然冷了下来。当时,厂门口停满了上海市各大企业招聘技术能手的汽车,一家私营企业老板给当时已是车间技术能手的胡双钱开出了三倍的工资,为了有机会造中国自己的飞机,他拒绝了高薪诱惑。
几年前,胡双钱一家从住了十几年的30平米老房子搬了出来,贷款买了上海宝山区的70平米新家,他觉得很知足。作为一个一线工人,胡双钱没有给家里挣来更多的钱,老胡一家最大的财富就是一摞摞的奖状证书:“上海市质量金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